根據生態環境部2019年12月發布的 《2019年全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年報》,2018年實際處置醫療 廢物81.6萬噸,近年以5-10%的增速增 長。前10 位城市產生的醫療廢物總量為26.8萬噸, 占全部信息發布城市產生總量的32.9%。我國醫療廢物產生量居前10位的城市是:北京、上海、廣州、重慶、 成都、深圳、杭州、鄭州、武漢、哈爾濱。
傳統的醫廢處理管理系統措施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現今管理人員的管理需求,如何對醫廢進行有效監管已成為越來越多管理者共同思考的問題。因此,在對醫院醫廢管理的基本流程和管理難點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遵循《醫療廢物管理條例》,使用本系統可大幅度提高醫院醫廢管理水平與效率,形成數據化、科學化的院感控制趨勢。
醫廢智能管理系統,配置相關硬件。主要由:醫廢收集車、觸控電子稱重、身份識別端、打印機、工業控制端、觸摸顯示屏、電動助理行駛、4G-5G無線網端等設備構成,醫廢工作人員使用及其簡便,培訓30分鐘即可操作。
醫廢智能管理云,對醫院醫廢的生成、封存、交接、收集、運輸、隔離、置放等流程進行科學高效化管理。管理云適應衛生監督部門的省級、市級、縣級、區級的階梯式監察管理,同時可實現院級自查、復查的功能。形成各個級別所需的醫廢相關大數據,對感染防疫形成嚴謹的數據“封墻”。真正做到遠程精確管理與服務。
僅憑紙質單,簡單的封裝無法確保醫廢收集處理過程中不會泄露,無法跟蹤定位垃圾丟失的環節;
環節復雜,工作任務量大,醫廢收取時收取人員需在科室完成稱重、交接簽字等工作,影響醫廢收取效率;
科室醫務人員要配合醫廢的交接簽字、稱重確認、過程跟蹤等工作,環節復雜,占用時間較多;
醫廢雙方交接人信息、醫廢處理的數據,數據只能依靠紙質登記本,如月報表、周報表、日報表等,無法實時查詢醫廢處理情況,無法直觀生成統計;
人為干預因素很難控制,因科室稱重的秤很難校準、不同科室用不同的秤等導致科室醫廢稱重不準確問題;
科室醫務人員要配合醫廢的交接簽字,跟蹤等工作,環節復雜,稱重確認,占用時間較多;
操作隨意性較大,依從率較低,醫療垃圾的轉運過度依賴轉運專員的自覺性,簽字確認過程繁雜;
交接單、登記單手工書寫,準確性不高;
傳統監督檢查模式存在瞬時性和偶然 性,對全面、科學分析醫療垃圾管理情況存在缺陷;
遇醫療垃圾管理環節出現問題導致醫療垃圾流失時,缺乏強有力的追溯管理手段;
醫院管理部門對醫療垃圾的具體數量、科室分布、收運時間、收運 質量等數據無法實時準確掌握和分析;